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综合 > > 正文

2023上海书展|站在“科学起跑线”,让阅读打开智慧人生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3-08-21 08:44:19

“未来世界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多数人可能都会从事科学工作,不断探究周边的世界,其他琐碎的工作都将被替代。不妨多带孩子到科技馆逛一逛,帮助他们挖掘出真正的兴趣爱好。“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指出,近年来科普日益受到重视,从小阅读科普文章、科普著作,可以让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再将兴趣转变为志趣。

2023上海书展期间,一批科普读物集中亮相,新书系“科学起跑线”丛书第二辑、第三辑,包括《疫苗简史》《我要去航海》《奇妙物语》《最强大脑》《给孩子的健康课》《太空探索者》六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


(相关资料图)

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顾晓菁表示,青少年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关键时期,“科学起跑线”丛书的策划、出版凝聚着上教人的情怀与坚持——通过丰富的科学知识传达真,通过科学家探索世界、奉献人类的故事传达善,通过好的文字和设计传达美,传递工匠精神,努力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潜质。

“与万物共生,有地球为友”主旨对话环节,丛书总主编褚君浩院士、副总主编张文宏教授及其他四位作者围绕“科学起跑线”如何起跑、目标是什么、方向在哪里等进行了交流。

褚君浩院士回忆起从小在河里游泳,在田里摘萝卜,也爬过树、抓过蟋蟀,爱听高年级学生讲和海洋、天空有关的故事。张文宏教授认为,孩子小时候调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王张华教授的自述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她表示从小就很有个性,虽然小学四年级前总因生病未能正常到学校上课,但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如愿考取了心仪专业,改变了自己作为农村孩子的命运。

当被问及丛书从第一辑到第三辑有何变化时,褚君浩强调“科学起跑线”丛书出版至今紧跟时代发展,涵盖主题也越来越广泛,包括人工智能、疫苗、海洋、太空、健康、大脑等,尤其凸显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所起的作用是终身的,而不是为了眼前的考试。”褚院士指出,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重点要培养两种能力,一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实现融会贯通,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也就是今天提倡的“学科交叉”。

“如果大家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疫苗,就会看得更通透,也会更理解,明白疫苗对人类生命健康作出了多大贡献。”王新宇医生介绍《疫苗简史》创作初衷。

张文宏教授补充道,“科学起跑线”丛书新一辑要解决的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底层问题。“未来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科学,这并不是说大家不看《疫苗简史》就活不下去了,而是希望大家从小就对世界万物的演变有所了解。人类是如何从过去走来,又将如何走向未来,孩子们必须对此有通透的了解,这样长大后才能成为开放的人、宽容的人、可以和世界交流的人。”

《最强大脑》作者黄翔医生表示,在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中国已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他强调,脑科学不是学者站在象牙塔上写的东西,而应飞入寻常百姓家,帮助大家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海洋占地球70%的面积,如果将其看成障碍,你就把自己圈起来了,但如果你会航海,海洋就变成了通道,你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谈到《我要去航海》的创作思路时,王张华教授表示本书主要是通过航海这条线索来讲述人和自然的关系,加深青少年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认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的关系。

吴瑞龙主任表示,《给孩子的健康课》涉及健康方方面面,包括身体、器官、吃饭、运动、睡觉、知险避险等,旨在指导青少年更加健康地生活,助力其健康意识向健康行为发展。“本书由妙趣横生的日记引出‘我’的一天,大家看了后可以对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认识到原来健康这个大课堂在身体每个部位,在日常生活每个角落。”

“对话最大的意义在于面向孩子和面向未来,而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未来如何把孩子培养成适合未来社会、能健康成长的一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表示:数字时代下,科学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培养高阶思维素养、探索性能力和综合的解题能力。

作者:许旸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标签:

相关推荐:

精彩放送:

新闻聚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