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综合 > > 正文

四水会波说泗泾,海纳百川话上海丨闵行情

来源:今日闵行 时间:2023-08-08 09:58:12

总有那么几条河,因其“水脉合着史脉”,观尽沿河的沧桑变迁,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角,遂而成为一个地域的标志。蒲汇塘就是这么一条河。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四季,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蒲汇塘》。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四”成佳话说泗泾》节选。一起跟着声音,看看泗泾人心中的“四”字情结……


(相关资料图)

在我的印象里,泗泾人心中的“四”字情结,就像国人赞叹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四大美女那样,已融入血脉,自然溢出。

四水会波说泗泾,海纳百川话上海。一座古老的江南小镇,与一座东方大都市同唱有容乃大之歌,真可谓无意插柳,大巧成书。

古称华亭的松江,是今上海地域文化寻根的母体。这里山清水秀,数字呈祥,松江与“九”攀亲,泗泾与“四”结缘,恰如泗泾古镇牌坊铭刻联语所云:九峰列翠,四水扬帆。九峰与泗泾,山呼水应,阴阳和谐,得天独厚。

泗泾古镇牌坊(林言摄)

与“九”攀亲的松江,世传“十鹿九回头”的故事;与“四”结缘的泗泾,不仅波光迷人,且得有趣字谜:“三斤十六两,打一松江老地名。”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四斤”谐音泗泾。

这个字谜,诱我九下泗泾,于泗塘畔溯流而上,去作千古追寻。泗泾因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交汇而得名。相传三国时,东吴大都督陆逊,择吴地九峰操练家兵,在蟠龙塘开阔水域演练水军,一路通江达海,风云万里。据说,时至北宋有了会波村,元中叶庙会兴起,形成了泗泾镇雏形。故,泗泾下塘今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泗泾人铭记这段历史,话说当地文化生态乃“四水会波”,而非“四水汇波”源自会波村的“会”字成典,故事涌流。

四水会波,水润万物。美美与共的“四”字,生成泗泾地域文化特色。张、陈、王、沈为泗泾四大姓氏;秦、马、李、戴为泗泾四大名望族;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乃当地四大宗教文化;米行、米厂、酿造业、竹木业等四大行业托举商贸重镇;典当、钱庄、银楼、银行,开启古镇四扇金融大门;水稻、三麦、棉花、油菜,乃当地四大传统农作物;“阿六汤圆广利粽,洪喜摊粉味不同;腐干出自三星斋,洪兴美酒酱丰同”四句乡土味十足的打油诗,引人品尝舌尖上的泗泾,滋味绵长;还有听月楼、松荼楼、四海龙泉楼、得意长春楼等四家老茶楼,浸泡泗泾乡民或浓或淡的绵延乡愁,回味无穷;秦家、王家、曹家、马家花园,风雅极致,尤以琅琅读书声,与鸟语花香同在……

日前,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四季,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蒲汇塘》。

蒲汇塘位于上海市的西南方向,跨松江、闵行、徐汇三区的部分地区,不算长,不到20公里,但它却是上海西部一条重要的河流。蒲汇塘的中端在闵行区的七宝镇。在这个千年古镇上,有一座横跨两岸的三孔石拱桥—蒲汇塘桥,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由当地人徐寿、张勋筹资建成,距今整整500年。曾备受战火洗礼,几经重修,屹立不倒。早在1963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蒲汇塘桥上每天人流攒动,摩肩接踵,桥下静静流淌着的便是千年之河蒲汇塘。站在桥上,望西,是松江的九亭镇,泗泾镇。望东,则是闵行区的虹桥镇、徐汇的田林、漕河泾街道。细细探究,这里水脉相通、文脉相连、人脉相亲,有着农耕文明时代的足迹,使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江南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同时这里也有着近现代社会发展、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痕,是从闭塞乡村走向文明城市的希望之河,找到了通向光明的去路,海派文化熠熠生辉。

可以说,蒲汇塘一路上所经之处无不是人文荟萃之地。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正因为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从而变得卓尔不凡起来,让潺潺流水声也如此清灵。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蒲汇塘还散发着“红色文化”的光芒。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蒲汇塘沿岸构筑了绵延数十里的碉堡阵地,在攻克过程中,许多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倒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所以蒲汇塘是值得后人为她树碑立传的。

8月起,第四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责任编辑:

标签:

相关推荐:

精彩放送:

新闻聚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