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综合 > > 正文

环球精选!“一户一景 邂逅乡愁” 南通通州打造“各美其美”生态宜居村落

来源:通州日报 时间:2023-04-20 17:45:21

4月15日,风和日丽的周末,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和园盆景艺术研究院内,游人如织。该村以和园带动周边近30户农户从事盆景种植和销售,沿线庭院珍珠罗汉松、黄杨等花木高低错落,虬枝盘曲,姿态动人,形成“一户一美景、一线一风光”的美丽格局。


(资料图片)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水资源丰富……这些是刘桥镇一直以来自带的“标签”。近年来,刘桥镇充分运用这些与生俱来的“标签”,激发各村因地制宜,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全力打造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生态宜居乡村。田园美景已然成为刘桥人日常生活的“主角”,也是离他们最近的“诗和远方”。

“土味元素”营造创意靓景观

刘桥镇新中村村部东侧有一处以废旧轮胎为特色的垃圾分类小游园,把回收的旧轮胎进行集中清洗,再加工处理涂上分别代表党建、保洁、网格、村民的“红橙蓝绿”四种颜色,变身路肩栅栏、种植轮胎花卉,实现了村内西南横路高架桥下的空间更新,成为一处有关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宣传阵地。

新中村善于在“土”字上做文章,利用“土”元素,设计“土”景观,就地取材、就势造景、变废为宝。毛竹既是乡野韵味,也是乡村资源,新中村利用本村乡土植物毛竹,进行一定的改造组合形成了西南横河的创意景观小节点,体现了村内人居环境整治特色。

在新中村,一盏盏路灯插上板鹞“翅膀”,一处处景观绿地成为“垃圾分类体验园”……乡村美景,不只是绿树青山、高山流水般的广阔,更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的乡土气息。小小的土味元素巧妙镶嵌在村里的各个角落,用最乡土的元素,传承最久远的乡村文化,唤起每个人心底的乡愁记忆。

“神笔马良”打开文明新窗口

4月3日,在刘桥镇徐园村和园盆景园的百米围墙上,墙绘画师正挥舞着手中的画笔,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构图、描图、涂色、勾边,一幅幅生动活泼、五彩斑斓的作品呈现在墙壁上,让村庄环境更显生动活泼。

近年来,通过产业发展,徐园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增长率达90.9%,一跃成为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在下活“产业棋”的同时,徐园村精心打造“高颜值”美丽乡村,以“墙上绘画”为拓展,新增外立面墙绘1600余平方米。实现了一画一故事,一墙一风景。

长长的文化墙打开了传播“文明种子”的新窗口,俨然成为村里的固定“宣传员”,墙上人居环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的宣传内容,吸引着许多村民驻足观赏,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生活习惯。村民崔福均连连称赞:“以前我们村墙体脱落破旧,时不时还有各种‘牛皮癣’的小广告看着很不舒服,现在村里新做的文化墙我们都很喜欢,还经常看到有人过来拍照呢!”

“疏通经脉”展开乡村美画卷

“以前这个沟塘里面臭水横流,就连经过都要憋着气快步走。而如今,不仅沟塘焕然一新,还可以当作景观池欣赏。”英雄村的村民黄德林谈起村里的变化,喜笑颜开地说:“水变干净了,村里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也更加舒适、幸福了。”

英雄村的沟塘众多,为了彻底改变邋遢不堪的沟塘环境,村里挤出资金,投入30余万元,调用机械、人工,全面清理村内沟塘中的淤泥、杂草枯枝,疏通“经脉”连通水系,保障沟塘排水通畅,改善水域生态环境。集中清理沟塘长度约2200米,清理淤泥50余吨。为进一步展现村内特色,跳出“就清淤抓清淤”的局限思维,在沟塘边种植植物,嵌入“英造宜居之美”的字样,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打造了因水而美,因水而灵的新画卷。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目前,刘桥镇正在全域12个村居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现有的资源“量身裁衣”,将一个个美丽村落串珠成链,致力于建设长达136公里的镇域范围“精品圈”,让诗中美学照进现实。(陈云)

[编辑:张檬檬]
责任编辑:

标签:

相关推荐:

精彩放送:

新闻聚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