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综合 > > 正文

天天观焦点:MM三人行|《人生之路》离路遥的《人生》有多远

来源:扬子晚报 时间:2023-03-29 19:24:06

改编自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登陆央视和爱奇艺开播。随着剧情展开道出别样的人生况味,但更多细节化的问题被网友挑剔,经典文学改编话题再次引发讨论。

路遥的《人生》,

没了“路遥味”


【资料图】

发表于1982年的《人生》,是路遥创作的第一部经典中篇小说,也是他一“书”成名的代表作。很长一段时间,它被无数读者视为“人生答案之书”。直到现在,当受此书影响的一代青年人开始回想,仍旧会说:“是路遥的《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第一次阅读《人生》,我正处于备研考研的阶段。说实话,偶尔会被迷茫、焦虑、紧张的情绪所“控制”。那时候,路遥的《人生》似乎出现得恰到好处,它陪我渡过了一段如今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的人生片段。所以在打开《人生之路》前,必须得承认,我是抱有期待的。但是当首播集数看完,期待感渐渐落空,失望感渐渐“上头”。

通常来说,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化,最宝贵的特征在于其厚重的故事背景能给剧情和人物带来沉淀感。但到了《人生之路》这部剧中,先不说思想性,镜头打开,给观众看到的是平整宽敞的陕北柏油路,演员一咧嘴是白花花的烤瓷牙……1980年代的青年价值观,套着21世纪的新农村外貌,搁谁看了能入戏?

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长期创作聚焦农村——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代表,路遥身上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笔下文字总带着“泥土”的味道,质朴,温情又踏实。而这部剧,悬浮感乱飞的感觉完全“遮挡”住了原作的优点。高加林、刘巧珍和黄亚萍,路遥笔下的黄土地,都被推翻重写,路遥的《人生》还能有原味儿吗?孙庆云

对于严肃文学改编,

观众有着更高的期待

从我国的影视剧改编的历程来说,在九十年代前,严肃文学文本一直是影视剧改编的重要来源,《大红灯笼高高挂》《芙蓉镇》《活着》等影片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影视化改编非常成功。但在千禧年以来,网络文学开始风靡,尽管这些年来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剧仍然有不少,但不得不说网络文学IP改编的风头日盛,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剧就显得略有黯淡了。

近期,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剧再次获得了市场的关注,这倒是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最近正在播出的《回响》《人生之路》,还未播出的《北上》等都是来源于严肃文学的文本。但严肃文学的优秀文本似乎也不能成为影视剧成品优秀质量的保证,改编自路遥原著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就颇受争议,这部作品对于时代性的挖掘却显得有些轻飘飘,甚至让观众产生违和感,剧情改编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无怪乎会有观众认为“可惜了”。

依笔者看来,对于严肃文学文本改编,观众天然有着更高的期待,严肃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和时代影响力是深远的,其文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读者反复的咀嚼,严肃文学的文本故事往往浓缩着作者对于一个时代或者一类人物的深刻思索,这也是绝大多数网络文学所达不到的。改编严肃文学的难度很大,也确实容易“吃力不讨好”,简单的文本转换显然不能满足审美需求,在平衡严肃文学的韵味和影视剧的市场传播规律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沈昭

读懂路遥生命体验

中的乡土中国

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开发逐渐升温,2023年,将有《繁花》《北上》《主角》等一批文学改编剧目与观众见面,由王家卫、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操刀严肃文学影视化的“种子选手”,期待程度可想而知。但名家名作改编电视剧项目,对主创构成挑战,本身原作珠玉在前,很难锦上添花,新编又易被说成“魔改”、糟蹋经典。《人生之路》摒弃了最稳妥的方案,走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对原著进行改写、续写、再创作,引发讨论不可避免。

读懂并致敬路遥生命体验中的乡土中国,这是改编不能背离的精神内核。用生命写作,他对故土和普通劳动者充满着敬意和热爱;他对所处时代的变革用心思考,准确地反映时代特征,情感真诚热烈。如同他说,“感谢我所生活的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也感谢与我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们,所有这一切历史构成,都给我提供了一种人生的契机,使我意外地有可能如愿从事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将自己的心灵和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改编的勇气值得肯定,严肃文学随着改编不断走进观众视野也带来希望,实现从文字到影视、再从影视反哺文字的“共振效应”。《人生之路》收视破2,讨论不休,这说明作家路遥的意义仍在,即作家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对人生意义的高度关注。南大张光芒教授说,《人生》对当下年轻人的启发,就在于自我把握人生之路的责任感、自我担当和向上精神。张楠

校对 王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相关推荐:

精彩放送:

新闻聚焦
Top